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Vol. 23 ›› Issue (02): 62-62.doi: 10.3969/j.jssn.1000-2006.1999.02.010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太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价技术与综合防治体系研究

王琛瑞   

  1. 南京林业大学
  • 出版日期:1999-04-18 发布日期:1999-04-18

A Study on Evaluation Technique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s of Soil Erosion in Taihn Watershed

  • Online:1999-04-18 Published:1999-04-18

摘要: <正>为了保持太湖流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土资源及流域农村环境,稳定农业生产,抑制面源污染(降雨径流污染),解决土地退化和太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作者以太湖流域宜溧山区的溧阳市为例,探讨了太湖地区中小尺度水土流失评价区划技术与综合防治体系理论与实施办法,试图形成具有太湖流域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苏南模式”。其内容与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定性讨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质因素、地形因素、植被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价,总结、归纳了各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的一般规律;(2)在对影响水土流失单因素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坡位、坡形、坡度、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为自变量,土壤侵蚀模数为因变量,利用数量化模型I对87块模式地进行了回归分析,获得如下土壤侵蚀预测模型:yk=B0+∑p1+1j=1∑m1i=1B(j,i)k(j,i)+∑pj=p1+1B(j)Xkj其中yk是第k点的因变量值,k(i,j)表示第k点第j定性因子第i等级的反应,Xkj表示第k点第j定量因子的观测值。B0是常系数,B(j,i)表示第j定性因子第i等级的得分。B(j)表示第j定量因子的回归系数,mj表示第j定性因子的等级数。运用该模型可以预测土壤侵蚀模数,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动态;(3)在传统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论、大系统控制论、景观生态学原理、“可持续性”准则及水土保持学的支持下,提出“综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理论(即:从生态观点出发,进行综合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自然屏障为依托,充分发挥人力,采取适当技术及社会工程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把水土流失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安定。)及“水土流失环”、“水土流失行为”两个概念。“水土流失环”是指影响水土流失的土壤、气候、地质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包含人为因素在内)的各主要因素相似的条件下,具有大体相同的水土流失行为的流域单元复合体,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即在同一气候地带条件下可以有若干个,它们是水土流失行为相似的基本流域单位,综合反映与确定具体水土流失发生的时间、空间规律及水土流失强度、类型等情况;“水土流失行为”是指在特定的流域生态系统内发生的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和时空规律等特质的集合。作者还阐述了综合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结构,并制定了溧阳市防治体系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