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艳芬, 黄茹鲜, 艾婧文, 杨柳青, 余坤勇, 刘健. 福州市城市公园的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95-303. |
[2] |
杨云峰, 余春华. 植被空间类型对城市绿地碳中和绩效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09-218. |
[3] |
达婷, 李琰. 基于场所依恋的城市滨水公园社会连接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6): 227-235. |
[4] |
樊柏青, 刘东云, 王思远, 穆罕默德·阿米尔·西迪基. 城市绿色空间地表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5): 197-204. |
[5] |
屈子雅, 张青萍, 张瑞, 王雨洁, 李兰心. 基于双重绩效的城市蓝绿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4): 235-243. |
[6] |
崔志华, 吕言洁, 杨昕雨. 南京市都市区声景观的城乡梯度演变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3): 199-206. |
[7] |
谈石柱, 黄莹莹, 郑叶静, 申亚梅, 吴晓华, 陶一舟, 徐斌, 严少君. 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景观价值空间特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3): 207-216. |
[8] |
许浩, 黄婷, 刘伟, 王浩. 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6): 294-303. |
[9] |
费文君, 赵梦琴. 基于MSPA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 50-56. |
[10] |
费文君, 高祥飞. 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综述[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4(4): 222-230. |
[11] |
马坤, 唐晓岚, 王奕文, 任宇杰, 陈永哲. 小尺度丘陵山地风景区游览路线的规划与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4(1): 163-170. |
[12] |
王新军,曹磊,王燕,王继开,赵言文. 苏南城市中心区屋顶绿化适建性及生态价值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06): 153-157. |
[13] |
熊星,唐晓岚,刘澜,张坚林,王军围,李传文,徐佳麒. 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建构策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05): 99-106. |
[14] |
时正凯.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问题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S1): 70-72. |
[15] |
刘滨谊,范榕.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量化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04): 14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