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Vol. 33 ›› Issue (06): 159-.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9.06.037
熊大斌1,马阅1,解春霞2,王勇3,成聪1
出版日期:
2009-12-18
发布日期:
2009-12-18
基金资助:
XIONG Dabin1, MA Yue1, XIE Chunxia2, WANG Yong3, CHENG Cong1
Online:
2009-12-18
Published:
2009-12-18
摘要: 对2008年江苏镇江出现的火炬松(Pinus taeda L.)枯死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检查,证实了这批枯死的火炬松系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危害所致,其在火炬松上的侵染特点为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罹病木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多有脂点且较大;分离物中多混杂有其他线虫。这是江苏省自1982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首次关于火炬松自然感病的报道。
中图分类号:
熊大斌,马阅,解春霞,等. 火炬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06): 159-.
XIONG Dabin1, MA Yue1, XIE Chunxia2, WANG Yong3, CHENG Cong1. Preliminary reports on Pinus taeda L.infected by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in natur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3(06): 159-.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9.06.037.
[1]束庆龙,汤坚. 松树泌脂速度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1):1-4. [2]徐福元,葛明宏,朱正昌,等. 南京地区不同松种和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及病害流行规律[J]. 林业科学研究,1996,9(5):521-524. [3]杨宝君,王秋丽,邹卫东,等. 不同松树品种对松材线虫的抗性[J]. 植物病理学报,1987,17(4):211-214. [4]杨宝君,胡凯基,王秋丽,等. 松树对松材线虫抗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3):250-255. [5]胡学兵. 松属树种对松材线虫的抗性[J]. 江苏林业科技,1993,20(3):45-46. [6]王斐,申荷丽. 日本的抗松材线虫育种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04,17(6):44-46. [7]高景斌,冈村政则. 松树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1):13632-13635. [8]朱克恭,朱正昌,严敖金. 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治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
[1] | 王立超, 陈凤毛, 董晓燕, 盛若成, 李欢, 王梦瑶. 滑刃属线虫一中国新记录种Aphelenchoides paradanlianensis[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169-174. |
[2] | 李子纯, 郝德君, 李慧, 李长燕, 许丹雯仪, 杨华磊, 赵培渊. 松墨天牛GST基因克隆及高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28-36. |
[3] | 陈友梅, 夏馨蕊, 叶建仁, 朱丽华. 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对松材线虫的抗性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37-45. |
[4] | 王俊伟, 胡龙娇, 吴小芹. 不同抗性松树家系中松材线虫致病力和繁殖力比较[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21-27. |
[5] | 阎雄飞, 杨刘继, 刘永华, 李刚, 冯江帅. 枣飞象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6): 245-251. |
[6] | 薛明宇, 郝德君, 赵旭东, 耿薏舒, 胡天义, 解春霞. 极端气候对美国白蛾在我国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影响预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5): 197-203. |
[7] | 谢佳铭, 曹传旺, 孙丽丽, 李明俊, 张瑞琼. 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结构预测及其与杨树次生物质的分子对接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5): 211-220. |
[8] | 彭萌萌, 吴红渠, 张佳雯, 闫丽琼, 曹传旺, 孙丽丽. 基于RNAi技术解析美国白蛾HcAnk1和HcAnk2基因功能及对HcNPV的敏感性[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181-190. |
[9] | 方静, 张书曼, 严善春, 武帅, 赵佳齐, 孟昭军.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青山杨叶片抗美国白蛾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44-154. |
[10] | 祝艳艳, 贾瑞瑞, 付钰, 常林, 岳远征, 杨秀莲, 王良桂. 不同楸树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55-165. |
[11] | 张馨方, 王广鹏,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34-240. |
[12] | 赵亚楠, 孙天骅, 王利峰, 许强, 刘军侠, 高宝嘉, 周国娜. 油松抗性相关激素与代谢物对油松毛虫取食与剪叶刺激的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1): 219-226. |
[13] | 张丞慧, 祖国浩, 王海洋, 薛昊. 蝇克跳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膜翅目:跳小蜂科)[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1): 214-218. |
[14] | 孙凯丽, 贺春玲, 胡俊杰, 方全博, 栾科, 任迎丰, 肖治术. 岩田蜾蠃𧎥在黄喙蜾蠃腹部的寄生习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6): 243-250. |
[15] | 程方, 孙婷玉, 叶建仁.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6): 175-1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