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文越, 贾炜玮, 王帆, 李鑫, 李丹丹. 基于QSM的落叶松一级枝条数量提取与模型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185-193. |
[2] |
缪聪林, 刘亚敏, 姚虹宇, 刘玉民, 纪雨薇, 李峻安. 3种有机酸对铝毒下马尾松幼苗抗氧化系统调控效应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12-118. |
[3] |
闫平玉, 张磊, 王佳兴, 冯可乐, 王浩浩, 张含国. 红松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5): 69-80. |
[4] |
肖晖, 林泽忠, 苏顺德, 江晓丽, 陈海强, 吴炜, 罗水金, 潘隆应, 郑仁华. 杉木无性系圃地测定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超早期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63-70. |
[5] |
韩新宇, 高露双, 秦莉, 庞荣荣, 刘鸣谦, 朱一泓, 田益雨, 张金. 林分密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气候关系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82-190. |
[6] |
李秉钧, 刘聘, 韩永振,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与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91-198. |
[7] |
陶涛, 刘耀辉, 薛中俊, 高越, 袁璐鸿, 郑芬, 吴炜, 黄界颍. 7株香榧优株坚果表型性状与品质特性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37-44. |
[8] |
赵晓龙, 沈家怡, 刘涛, 吴家胜, 胡渊渊. 当年和越年生香榧叶片的光合效率及抗氧化特性的季节性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45-50. |
[9] |
林强, 陆天宇, 沈海龙, 王元兴, 张鹏. 长期结实和不结实红松针叶光合生理参数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3): 137-146. |
[10] |
杨永超, 段文标,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王美娟, 石金永, 潘磊. 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两种林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1): 57-66. |
[11] |
孙铭辰, 姜立春.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樟子松立木材积预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1): 31-37. |
[12] |
罗建勋, 刘芙蓉, 宋鹏, 赖世会. 柳杉新品种‘福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1): 241-242. |
[13] |
高羽, 李静, 刘洋, 乌雅瀚, 巩家星, 辛启睿. 结构方程模型在兴安落叶松林生长中的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1): 38-46. |
[14] |
王有良, 林开敏, 宋重升, 崔朝伟, 彭丽鸿, 郑宏, 郑鸣鸣, 任正标, 邱明镜.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 65-73. |
[15] |
刘青青, 黄智军, 马祥庆, 王正宁, 邢先双, 刘博. 遮阴条件下杉木幼苗生长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 7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