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Vol. 22 ›› Issue (03): 75-80.doi: 10.3969/j.jssn.1000-2006.1998.03.017
周志春;金国庆
Zhou Zhichun Jin Guoqing
摘要: <正>利用15个试点的马尾松种源区试林测定材料,估算不同产地的遗传稳定性,探究其地理变异模式和生态学基础。结果表明,6年生树高和胸径存在着显著的产地×地点互作效应,但难以用环境效应的线性回归进行预测。几种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技术的对比研究发现,不能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主分量分析技术确定产地间稳定性差异,而Wricke提出的生态价和Huhn的Sli是两种较有效方法。产地稳定性呈明显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产地温度是造成这种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因子。云开大山和南岭山脉的产地产量高、稳定性低,可选用较好的立地建立高产人工林;武夷山脉和大娄山地的产地生长较迅速,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值得推广;北方产地产量低稳定性高,可运用于较差的立地。研究还发现,立地质量高的地点,不仅树木生长量大,而且对参试产地鉴别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