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萌萌, 吴红渠, 张佳雯, 闫丽琼, 曹传旺, 孙丽丽. 基于RNAi技术解析美国白蛾HcAnk1和HcAnk2基因功能及对HcNPV的敏感性[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181-190. |
[2] |
张馨方, 王广鹏,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34-240. |
[3] |
杨乐, 黄晓君, 包玉海, 包刚, 佟斯琴, 苏都毕力格. 无人机航高对落叶松毛虫虫害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7(4): 13-22. |
[4] |
王建军, 王敬贤, 栾庆书, 都慧, 姜旭, 董莉莉, 曹传旺.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3): 157-164. |
[5] |
尚军烨, 徐炜超, 孟庆繁, 赵红蕊, 刘生冬, 李燕. 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5(5): 195-200. |
[6] |
纪烨琳, 苏喜友, 于治军.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美国白蛾在中国的潜在生境预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6): 121-128. |
[7] |
李云岘. 人工林虫害精确防治试验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06): 132-134. |
[8] |
黄振裕. 松突圆蚧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05): 119-122. |
[9] |
李路瑶,孟庆繁,李燕,高文韬. 信息化合物诱芯对阔叶红松林混交中天牛科昆虫的诱集效果[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0(04): 113-118. |
[10] |
卜宇飞,祁骁杰,温俊宝,许志春. 7种林木蛀干害虫的声音特征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0(02): 179-184. |
[11] |
谯天敏,郑磊,张静,朱天辉,陈慧. 绛红褐链霉菌的根际定殖能力动态监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05): 21-26. |
[12] |
丁吉同,唐桦,阿地力·沙塔尔,王玉珠.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亚洲型舞毒蛾幼虫的毒性与拒食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04): 80-84. |
[13] |
陈德兰. 不同菌株绿僵菌对粒肩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及林间防治效果[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01): 78-82. |
[14] |
马晓乾,赵红盈,周琦,邓勋,宋小双,遇文婧,范海娟. 光肩星天牛产卵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01): 83-86. |
[15] |
黎保清,嵇保中,刘曙雯,张凯,王国兴. 桑天牛成虫生殖行为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03): 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