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Vol. 34 ›› Issue (02): 37-42.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0.02.008
张颖1,孙向阳1*,康向阳2
出版日期:
2010-05-14
发布日期:
2010-05-14
基金资助:
ZHANG Ying1, SUN Xiangyang1*, KANG Xiangyang2
Online:
2010-05-14
Published:
2010-05-14
摘要: 为了研究三倍体毛白杨幼林阶段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在造林后的第2、3和4年中, 每年连续在春、夏和秋季对叶片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将测定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叶 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之间有显著差异;元素P、Ca、Mg、Fe和Mn的季节含量以及N与P含量的比值(N/P)随 林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在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分析中,P、N/P、K和M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 为线性,元素N、Ca、Mg、Fe、Cu和Zn的含量变化趋势近似为曲线。通过组间效应方差分析得出叶片养分元 素含量均随不同林龄的变化有显著差异,而对于不同无性系,只有元素Mg和Mn的含量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显 著差异。
中图分类号:
张颖,孙向阳,康向阳.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02): 37-42.
ZHANG Ying, SUN Xiangyang*, KANG Xiangyang. Studies on seasonal variations of foliar nutrient contents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34(02): 37-42.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0.02.008.
[1]朱之悌. 毛白杨遗传改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陈振华,毛青山. 三倍体毛白杨特性及其制浆造纸[J]. 中华纸业,2000,21(10):17-20. [3]刘寿坡,刘献忠,南健德. 意大利214杨林地施肥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1990,26(6):485-494. [4]沈善敏,宇万太,张璐,等. 杨树主要营养元素内循环及外循环研究.Ⅰ.落叶前后各部位养分浓度及养分 贮量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1992,3(4):296-301. [5]沈善敏,宇万太,张璐,等. 杨树主要营养元素内循环及外循环研究.Ⅱ.落叶前后养分在植株体内外的迁 移和循环[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1):27-31. [6]余常兵,陈防,万开元. 杨树人工林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67-71. [7]姜岳忠,刘盛芳,马履一,等. 毛白杨幼林间作效应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3): 81-85. [8]Karacic Almir, Weih Martin. Variation in growth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mong eight poplar clones grown under different o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regimes in Sweden[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6, 30: 115-124. [9]van den Driessche R, Thomas Barbara R, Kamelchuk David P. Effects of N, NP, and NPKS fertilizers applied to four-year old hybrid poplar plantations[J]. New Forests, 2008, 35: 221-233. [10]Fang Shengzuo, Xie Baodong, Liu Jiujun, et al.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poplar growth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n degraded agricultural soil under fresh grass mulch[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55: 1802-1809. [11]段树生. 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栽培技术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12]刘勇,陈艳,张志毅. 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2000,22(1):38-44. [13]范冰,李贤伟,张健. 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复合生态系统林木细根与草根的分解及养分动态[J]. 应用 生态学报,2005,16(11):2030-2034. [14]陈文德. 三倍体毛白杨幼林—黑麦草复合模式根系生长与养分特性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 学,2003. [15]张颖,孙向阳,曲天竹. 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 (2):64-68. [16]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毛白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7]周建斌,徐明岗. 林木叶片营养诊断中的取样问题[J]. 陕西林业科技,1993(2):21-24,40. [18]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9]吴建之,葛滢. 植物标样多元素测定的五种前处理方法比较[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19(3):369- 372. [20]王小平. 不同分解方法对ICP.AES测定植物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影响[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 (4):563-566. [21]Güsewell Sabine. N/P ratios in terrestrial plants: variation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J]. New Phytologist, 2004, 164: 243-266. [22]高三平,李俊祥,徐明策,等.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J]. 生态 学报,2007,27(3):947-952. [23]邱宏,金如峰,赵玲,等. 用SPSS11.0实现对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 (2):162-165. [24]张文彤. SPSS 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25]宇传华. SPSS与统计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6]李海玲,王麒,方升佐. 两个杨树无性系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年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30(1):49-52. [27]胡芳名,谢碧霞,彭盛华. 枣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动态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1989,7 (2):23-29. [28]牛治宇,茶正早,何鹏. 海南2种芒果树的叶片营养规律[J]. 热带农业科学,2002,22(4):16-21. [29]Amtmann Anna, Blatt Michael R. Regulation of macronutrient transport[J]. New Phytologist, 2009, 181: 35-52. [30]李淑仪,徐胜光,廖新荣,等. 桉树微量元素营养功能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 (2):94-97. |
[1] | 丛明珠, 刘琪璟, 孙震, 董淳超, 钱尼澎.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驱动因素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99-106. |
[2] | 曹荔荔, 阮宏华, 李媛媛, 倪娟平, 王国兵, 曹国华, 沈彩芹, 徐亚明. 不同林龄水杉人工林地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91-98. |
[3] | 张怡婷, 夏念和, 林树燕, 丁雨龙. 我国寒竹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107-114. |
[4] | 胡衍平, 刘卫东, 张珉, 陈明皋, 程勇, 魏志恒, 庞文胜, 吴际友. 山乌桕家系叶片叶色参数和色素含量及其解剖结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123-133. |
[5] | 王一洁, 王璐冕, 丁真慧, 钱程, 曹加杰.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夏季微气候效应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233-241. |
[6] | 赵国扬, 洪波, 高俊平, 赵鑫, 黄洪峰, 徐彦杰. 菊属新品种‘雀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254-255. |
[7] | 任佳辉, 高捍东, 陈哲楠, 李浩, 刘强, 陈澎军. 杂交新美柳苗对盐涝胁迫的生长和生理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2): 57-66. |
[8] | 董亚文, 陈双林, 谢燕燕, 郭子武, 张景润, 汪舍平, 徐勇敢.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和主要优势树种叶片建成成本变化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79-186. |
[9] | 徐薪璐, 孔淑鑫, 吕卓, 江帅君, 赵婉琪, 林树燕. 靓竹叶色表型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相关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45-154. |
[10] | 曹永慧, 陈庆标, 周本智, 葛晓改, 王小明. 不同截雨干旱时间对毛竹叶片氮含量时空分布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55-161. |
[11] | 隋夕然, 李军, 陈娟, 华军, 沈谦, 杨洪胜, 何前程, 李由, 王伟, 彭冶, 葛之葳, 张增信. 徐州市侧柏人工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71-178. |
[12] | 尹华康, 张晋东, 黄金燕, 蒲冠桦, 毛泽恩, 周材权, 黄耀华, 付励强.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空间分布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187-193. |
[13] | 孔凡斌, 金晨涛, 徐彩瑶. 罗霄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耦合协调关系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245-254. |
[14] | 龚霞, 吴银明, 王海峰, 曾攀, 唐亚, 温铿, 焦文献. 花椒新品种‘蜀椒1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265-266. |
[15] | 吴桐, 王贤荣, 伊贤贵, 周华近, 陈洁, 李蒙, 陈祥珍, 高书成. 樱花新品种‘胭脂雪’[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9(1): 267-2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