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Vol. 34 ›› Issue (01): 24-28.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0.01.006
李正才1,杨校生1,蔡晓郡2,孙娇娇2,格日乐图1,孙雪忠2,傅懋毅1
出版日期:
2010-02-09
发布日期:
2010-02-09
基金资助:
LI Zhengcai1, YANG Xiaosheng1, CAI Xiaojun2, SUN Jiaojiao2, GERI Letu1, SUN Xuezhong2, FU Maoyi1
Online:
2010-02-09
Published:
2010-02-09
摘要: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经营类型下竹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分,植被的碳储量要比粗放经营毛竹林的高12.1 %,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集约、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碳储量都要显著高于集约经营早竹林;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和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年固定碳数量分别为4.03 t/hm2和3.21 t/hm2。(2)由于耕作的物理效应,导致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所以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比粗放经营的低,下降了18.7 %;集约经营的早竹林土壤有机碳下降更多,达46.9 %。(3)粗放经营的毛竹林虽然植被有机碳的储量要比集约经营毛竹林的低,但是由于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的幅度要大于植被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幅度,因此粗放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要比集约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的总的碳储量高13.9 %;集约经营的早竹林总的碳储量均显著低于粗放、集约经营的毛竹林,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从竹林长期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应该降低毛竹林林地土壤人为干扰的强度,采用竹林土壤免耕、块状或者带状开垦技术,降低土壤呼吸强度,同时可以通过适度施有机肥来补充土壤有机碳的消耗,维持土壤地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和维持竹林生产力相协调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李正才,杨校生,蔡晓郡,等. 竹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01): 24-28.
LI Zhengcai, YANG Xiaosheng, CAI Xiaojun, SUN Jiaojiao, GERI Letu, SUN Xuezhong, FU Maoyi. Effects of bamboo cultivation on the carbon storage[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34(01): 24-28.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0.01.006.
[1]Dixon R K, Brown S, Houghton R A, et al. 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lobal forest ecosystems[J]. Science, 1994, 263(5144): 185-190. [2]吴建国,徐德应.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江泽慧,萧江华,许煌灿. 世界竹藤[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郑郁善,洪伟.毛竹经营学[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5]李正才,傅懋毅,徐德应. 竹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减量[J].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4):1-6. [6]陈先刚,张一平,张小全,等. 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J]. 生态学报,2008,28(11):5218-5227. [7]王兵,魏文俊,邢兆凯,等. 中国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J]. 生态环境,2008,17(4):1680-1684. [8]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等.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J]. 生态学报,2007,27(7):2794-2801. [9]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0]李跃林,彭少麟,赵平,等. 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J]. 山地学报,2002,20(5):548-552. [11]李凌浩. 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00-302. [12]苏永中,赵哈林.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02,22(3):220-228. [13]Bouwman A F, Leemans R. The role of forest soils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5, 59(3): 503-525. [14]Davidson E A, Ackermann I L. Changes in soil carbon inventories following cultivation of previously untilled soils[J]. Biogeochemistry, 1993, 20(3): 161-193. [15]Studdert G A, Echeverria H E, Casanovas E M. Croppasture rotation for sustaining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a typic argiudoll[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7, 61(5): 1466-1472. |
[1] | 杨永. 裸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历史、现状和展望[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14-26. |
[2] | 张瑞, 周正虎, 王传宽, 金鹰. 东北温带森林不同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和水力性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29-236. |
[3] | 黄永健, 荀航, 张保, 尤俊昊, 姚曦, 汤锋. HPLC同时测定竹笋中8种酚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37-244. |
[4] | 邓云飞. 安息香科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7-35. |
[5] | 李家亮, 巫大宇, 毛康珊. 柏木属的分类地位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建议[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36-45. |
[6] | 李涌福, 杨庆华, 陈林, 张敏, 向其柏, 王贤荣, 段一凡. 木犀属内分组关系的分类修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58-62. |
[7] | 杨皓, 刘超, 庄家尧, 张树同, 张文韬, 毛国豪. 不同载体菌肥对紫穗槐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81-89. |
[8] | 丁咏, 刘鑫, 张金池, 王宇浩, 陈美玲, 李涛, 刘孝武, 周悦湘, 孙连浩, 廖艺. 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地土壤和细根生长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0-98. |
[9] | 武燕, 黄青, 刘讯, 郑睿, 岑佳宝,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西南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9-107. |
[10] | 卜晓婷, 付威, 李淑娴, 徐志标, 彭大庆, 徐林桥. 幼化和外源激素对娜塔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其生根解剖学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29-136. |
[11] | 杜晋城, 李欣欣, 王泽亮, 刘偲, 钟毅, 王丽华. 聚乙二醇胁迫下3个油橄榄品种生理指标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37-143. |
[12] | 方静, 张书曼, 严善春, 武帅, 赵佳齐, 孟昭军.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青山杨叶片抗美国白蛾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44-154. |
[13] | 张馨方, 王广鹏,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34-240. |
[14] | 杨宏, 伊贤贵, 王贤荣, 吴桐, 周华近, 陈洁, 李蒙, 朱兆青. 樱花新品种‘元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75-276. |
[15] | 田梦阳, 朱树林, 窦全琴, 季艳红. 薄壳山核桃-茶间作对‘安吉白茶’速生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86-9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