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方丽,李平亚.林下参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06,18(2):8-1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增补本[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孟庆福.林下参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9,31(2):71-74. [4]钟方丽,刘金平,卢丹,等.林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8,30(2):241-243. [5]钟方丽,刘金平,卢丹,等.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40(6):869-871. [6]郑毅男.林下参人参皂苷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86- 491. [7]冷蕾,赵岩,钟方丽,等.林下山参种子油化学成分的MS分析[J].特产研究,2007,29(2):64-66. [8]金慧,周经纬.林下参人工种植培育研究[J].人参研究,2007,19(4):2-5. [9]孙海,张亚玉,宋晓霞,等.林下参根区土壤性状状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89-291. [10]刘晓坤,富强,李松,等.土壤养分因子与林下参生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1(3):279-283. [11]邓聚龙.灰色系统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12]吕锋.灰色系统关联度之分辨系数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6):49-54. [13]张冬英,周世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4):37-38. [14]杨乐苏. ICP-AES直接测定土壤中多种交换性阳离子组成[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6):20-23. [15]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6]孟赐福,姜培坤,曹志洪,等.硫素与其他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土壤,2009,41(3):329-334. [17]武天云,Jeff J Schoenau,李凤民.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717-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