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Vol. 33 ›› Issue (04): 62-66.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09.04.013
刘志龙1,2,虞木奎2,方升佐1*,唐罗忠1,丁伯让3,张春祥3,曹一达1
出版日期:
2009-08-18
发布日期:
2009-08-18
基金资助:
LIU Zhilong1,2, YU Mukui2, FANG Shengzuo1*,TANG Luozhong1, DING Borang3, ZHANG Chunxiang3, CAO Yida1
Online:
2009-08-18
Published:
2009-08-18
摘要: 对江淮丘陵地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人工林地上部各组分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能量现存量的积累、结构和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的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干质量热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树皮、树干、枝条,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为:叶片、树皮、树干、枝条,灰分含量由大到小为:叶片、树皮、枝条、树干;萌芽更新林分能量现存量高于植苗更新林分,林分能量现存量随林龄和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到一定林龄后,又随林分的密度增加而减小;各组分能量现存量的比例顺序保持不变,由大到小为:树干、枝条、叶片,树干的比例随树龄的增大不断增加,枝叶的比例表现为前期叶片比例大于枝条,后期则相反。
中图分类号:
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等. 江淮丘陵地区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04): 62-66.
LIU Zhilong1,2, YU Mukui2, FANG Shengzuo1*,TANG Luozhong1, DING Borang3, ZHANG Chunxiang3, CAO Yida1. Study on aboveground standing crop of energy of Quercus acutissima plantation in Jianghuai hilly region[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3(04): 62-66.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09.04.013.
[1]方升佐. 关于加速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思考[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0-34. [2]何祯祥,王伟. 中国能源林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4):8-11. [3]Shao H, Chu L. Resource evaluation of typical energy plants and possible functional zone planning in China[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8, 32: 283-288. [4]Edward M W, Asdre P C. Bioenergy potential from forestry in 2050[J]. Climatic Change, 2007, 81: 353-390. [5]马常耕,苏晓华. 生物质能源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6,18(6):32-38. [6]柴承佑,王新洋,丁伯让. 江淮丘陵地区麻栎薪炭林经营效益的调研[J]. 中国林副特产,2001,(3):56-57. [7]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143-146. [8]林鹏,林益明,李振基.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能量的研究[J]. 植物学报,1999,19(4):504-508. [9]韩国君,丛国禄,沈海龙. 樟子松人工林热值与能量结构分析(1)林木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热值和能量的结构与分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6):21-33. [10]叶功富,张清海,卢昌义,等. 福建东山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 512-1 816. [11]卢正茂,吴耀先,于远斌,等. 麻栎不同更新方式栽后生长表现[J]. 吉林林业科技,2003,32(5):18-39. [12]虞木奎,邱辉,杨灵仙,等. 火炬松造林密度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6(4):398-402. [13]叶绍明,郑小贤,谢伟东,等. 萌芽更新与植苗更新对尾巨桉人工林收获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42-46. [14]Fang S Z, Xue J H, Tang L Z. Biomass pro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poplar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management patter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85: 672-679. [15]刘世荣. 东北落叶松林群落光合能量积累与分配[J]. 生态学杂志,1990,9(6):7-10. [16]康文星,田大伦,闫文德,等. 杉木林杆材阶段能量积累和分配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5):205-209. [17]刘世荣,王文章,王明启. 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1992,16(3):209-219. [18]祖元刚. 能量生态学引论[M]. 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0. [19]唐罗忠,虞木奎,严春风,等. 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2):130-135. |
[1] | 杨永. 裸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历史、现状和展望[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14-26. |
[2] | 张瑞, 周正虎, 王传宽, 金鹰. 东北温带森林不同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和水力性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29-236. |
[3] | 黄永健, 荀航, 张保, 尤俊昊, 姚曦, 汤锋. HPLC同时测定竹笋中8种酚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37-244. |
[4] | 邓云飞. 安息香科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7-35. |
[5] | 李家亮, 巫大宇, 毛康珊. 柏木属的分类地位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建议[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36-45. |
[6] | 李涌福, 杨庆华, 陈林, 张敏, 向其柏, 王贤荣, 段一凡. 木犀属内分组关系的分类修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58-62. |
[7] | 杨皓, 刘超, 庄家尧, 张树同, 张文韬, 毛国豪. 不同载体菌肥对紫穗槐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81-89. |
[8] | 丁咏, 刘鑫, 张金池, 王宇浩, 陈美玲, 李涛, 刘孝武, 周悦湘, 孙连浩, 廖艺. 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地土壤和细根生长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0-98. |
[9] | 武燕, 黄青, 刘讯, 郑睿, 岑佳宝,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西南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9-107. |
[10] | 卜晓婷, 付威, 李淑娴, 徐志标, 彭大庆, 徐林桥. 幼化和外源激素对娜塔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其生根解剖学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29-136. |
[11] | 杜晋城, 李欣欣, 王泽亮, 刘偲, 钟毅, 王丽华. 聚乙二醇胁迫下3个油橄榄品种生理指标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37-143. |
[12] | 方静, 张书曼, 严善春, 武帅, 赵佳齐, 孟昭军.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青山杨叶片抗美国白蛾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44-154. |
[13] | 张馨方, 王广鹏,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34-240. |
[14] | 杨宏, 伊贤贵, 王贤荣, 吴桐, 周华近, 陈洁, 李蒙, 朱兆青. 樱花新品种‘元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75-276. |
[15] | 田梦阳, 朱树林, 窦全琴, 季艳红. 薄壳山核桃-茶间作对‘安吉白茶’速生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86-9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