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Vol. 35 ›› Issue (05): 45-50.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1.05.010
何列艳1,亢新刚1*,范小莉1,高延2,冯启祥2
出版日期:
2011-09-30
发布日期:
2011-09-30
基金资助:
HE Lieyan1, KANG Xingang1*, FAN Xiaoli1, GAO Yan*
Online:
2011-09-30
Published:
2011-09-30
摘要: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下灌木层分布较广泛的10个物种以植冠面积(Ac)、植冠体积(Vc)、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器官生物量模型,并按照灌木形态的不同分别乔木型灌木(主干明显)、典型灌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构建混合物种模型,选出R2较大、SEE较小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在不同物种和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单一物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多为线性、二次或者三次方程,干、枝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或者Vc,叶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Ac或者Vc,根的多为D2H。混合物种模型的最优方程为幂函数或三次方程,最优模型的自变量除典型灌木枝模型为Vc外,其他各器官模型自变量都为D2H。计算得到的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 01359、3 95066和4 64936 kg/hm2,且乔木型灌木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大于典型灌木。
中图分类号:
何列艳,亢新刚,范小莉,等. 长白山区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05): 45-50.
HE Lieyan, KANG Xingang*, FAN Xiaoli, GAO Yan*.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f understory shrub biomass in Changbai Mountains[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35(05): 45-50.DOI: 10.3969/j.jssn.1000-2006.2011.05.010.
[1]曾慧卿,刘琪璟,冯宗炜,等.基于冠幅和植株高度的檵木生物量回归方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101-104. [2]邹春静,卜军,徐文铎.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5,6(2):123-127. [3]贺金生,王其兵,胡东.长江三峡地区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其再生能力[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21(6):512-520. [4]方江平,项文化.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J].林业科学, 2008,44(5):17-23. [5]张海清,刘琪璟,陆佩玲,等.千烟洲试验站几种常见灌木生物量估测[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30(5):43-49. [6]张倩媚,温达志,叶万辉,等.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的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探讨[J]. 生态科学, 2000,19(4):62-66. [7]Alaback B P. Biomass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understory plants in coastal alaska: effects of species and sampling design on estimates[J]. Northwest Science, 1986,60(2):187-196. [8]Yarie J, Mead B R. Biomass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determination of vertical structure of major understory species of southeast Alaska [J]. Northwest Science,1989,63(5):221-231. [9]Sah P J, Ross S M, Koptur S, et al.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broadleaved woody plants in the understory of Florida Keys pine forest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4, (203):319-329. [10]Buech R R, Rugg D J. Biomass relations of shrub components and their generality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89, 29(4) 26:257-264. [11]Patona D,Nunez J,Bao D,et al. Forage biomass of 22 shrub species from Monfrage Natural Park(SW Spain) assessed by loglog regressin models[J]. Journal of Ard Environments, 2002,52(2):223-231. [12]张峰,上官铁梁,李素珍. 关于灌木生物量建模方法的改进[J].生态学杂志,1993,12(6):67-69. [13]王蕾,张宏,哈斯,等.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0(5):700-704. [14]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等.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J]. 生态学报, 2003,23(9):1757-1764. [15]赵成义,宋郁东,王玉潮.几种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1):49-52. [16]陈遐林,马钦彦,康峰峰,等.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2,15(3):304-309. [17]刘兴良,刘世荣,宿以明,等.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06,42(2):1-7. [18]曾慧卿,刘琪璟,冯宗炜,等.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10):2185-2190. [19]曾小平,蔡锡安,赵平,等. 南亚热带丘陵3种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30(6):148-152. [20]林开敏,洪伟,俞新妥,等.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特征和预测模型[J]. 林业科学, 2001,37(S1):99-105. [21]闫文德,田大伦,焦秀梅.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J].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323-327. [22]吕勇.马尾松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7,16(1):53-56. |
[1] | 杨永. 裸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历史、现状和展望[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14-26. |
[2] | 张瑞, 周正虎, 王传宽, 金鹰. 东北温带森林不同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和水力性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29-236. |
[3] | 黄永健, 荀航, 张保, 尤俊昊, 姚曦, 汤锋. HPLC同时测定竹笋中8种酚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37-244. |
[4] | 邓云飞. 安息香科的系统学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27-35. |
[5] | 李家亮, 巫大宇, 毛康珊. 柏木属的分类地位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建议[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36-45. |
[6] | 李涌福, 杨庆华, 陈林, 张敏, 向其柏, 王贤荣, 段一凡. 木犀属内分组关系的分类修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58-62. |
[7] | 杨皓, 刘超, 庄家尧, 张树同, 张文韬, 毛国豪. 不同载体菌肥对紫穗槐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81-89. |
[8] | 丁咏, 刘鑫, 张金池, 王宇浩, 陈美玲, 李涛, 刘孝武, 周悦湘, 孙连浩, 廖艺. 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地土壤和细根生长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0-98. |
[9] | 武燕, 黄青, 刘讯, 郑睿, 岑佳宝,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西南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3): 99-107. |
[10] | 卜晓婷, 付威, 李淑娴, 徐志标, 彭大庆, 徐林桥. 幼化和外源激素对娜塔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其生根解剖学观察[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29-136. |
[11] | 杜晋城, 李欣欣, 王泽亮, 刘偲, 钟毅, 王丽华. 聚乙二醇胁迫下3个油橄榄品种生理指标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37-143. |
[12] | 方静, 张书曼, 严善春, 武帅, 赵佳齐, 孟昭军.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青山杨叶片抗美国白蛾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144-154. |
[13] | 张馨方, 王广鹏, 张树航, 李颖, 郭燕. 不同抗螨性板栗差异次生代谢物筛选与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34-240. |
[14] | 杨宏, 伊贤贵, 王贤荣, 吴桐, 周华近, 陈洁, 李蒙, 朱兆青. 樱花新品种‘元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275-276. |
[15] | 田梦阳, 朱树林, 窦全琴, 季艳红. 薄壳山核桃-茶间作对‘安吉白茶’速生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2): 86-9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