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执行主编:王浩,阮宏华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保护政策影响的抚仙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李思荣, 苏同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3): 145-154.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9024
    摘要2139)   HTML67)    PDF(pc) (4637KB)(284)    收藏

    【目的】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抚仙湖流域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受到“四退三还”保护政策的影响,定量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为流域景观的保护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6—2021年“四退三还”保护政策实施前后抚仙湖流域的4期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并基于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运用SPSS对流域的ESV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四退三还”政策实施前,抚仙湖流域林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持续扩展,水体面积减少;景观格局复杂化、破碎化,连通性减弱,同时流域ESV明显下降。“四退三还”政策实施后,抚仙湖流域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明显减缓,水体缩减速度降低;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降低,连通性增强;流域ESV显著增加。②抚仙湖流域ESV与景观格局之间存在明显联系,流域ESV总量与景观格局指数蔓延度(CONTAGE)显著正相关,与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浓均匀度指数(SHEI)相关性较高且呈负相关。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供给服务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与CONTAGE显著正相关,与SHDI和SHEI显著负相关;文化服务与CONTAGE显著正相关。【结论】 景观类型的剧烈变化引起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景观多样性、连通度等的变化,并改变了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未来研究中可聚焦其机制,为抚仙湖流域下一步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的景观格局研究
    张晓瑞, 何雨, 董洁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3): 155-164.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8046
    摘要2011)   HTML65)    PDF(pc) (4132KB)(282)    收藏

    【目的】 在全面展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是乡村规划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的核心环节,用以指导村庄分类。【方法】 以“背景阐述—潜力评价—村庄分类—分类格局—发展策略”为研究路径,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构框架来构建7个准则层和19个指标层,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进行村庄分类,再基于Fragstats对分类村庄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灵璧县村庄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共4类,且集聚提升类村庄景观面积最大、景观形状最复杂、景观集聚度最高;城郊融合类村庄斑块结合度最高,景观连通性最好;搬迁撤并类村庄景观复杂程度最高。【结论】 针对不同的村庄类型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集聚提升类村庄已具备一定规模,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在进行建设时要优化村庄布局,适当调整村庄内部的结构,加大村庄基础设施以及村容村貌建设力度。对特色保护类村庄要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注重村庄特色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对城郊融合类村庄进行建设时应当利用其区位优势,重点在改善村庄内部设施和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不鼓励持续性的扩展,同时村庄的整体风貌也应区别于城市景观;产业发展结合村庄自身特点,积极整合村庄优势资源,强化城乡产业的对接融合。根据产业的不同进行区块划分,依次实现产业的集中发展和土地的集约经营;对于村庄内部的自然资源应当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结合当地的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从而发展村庄的旅游业。对搬迁撤并类村庄应通过空间整合与邻近区域发展潜力较高的村庄进行合并,形成村庄合并的规模效应,提升自身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考虑村民的搬迁意愿及乡村生态的修复。该研究可为县域乡村潜力评价及分类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模拟及预测
    张莹, 王让会, 刘春伟, 周丽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3): 135-144.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11025
    摘要1925)   HTML73)    PDF(pc) (3342KB)(302)    收藏

    【目的】 揭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潜在问题及冲突,响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为区域生态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PLUS模型对未来2030年不同情境下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耦合InVEST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的现状及未来进行评估与预测。【结果】 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生态用地面积增加;②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用地面积的增长要明显多于自然发展情景;③研究区生境质量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5期的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656 2、0.656 3、0.665 8、0.664 6和0.665 7,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又上升的波动趋势,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均值为0.667 9,自然发展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均值为0.665 6,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贡献度总和大于自然发展情景;④2000—2030年间生境退化度先上升后下降,在空间上呈现从中心向外由弱到强的圈层分布关系,强退化区主要分布于与未利用地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区域相接的草地边缘。【结论】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整体向好发展,未来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质量明显好于自然发展情景,加强对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的保护有利于保护区生境质量的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概念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路秋玲, 谷洁, 阮宏华, 尚帅斌, 胡绪垚, 唐浩文, 刘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3): 125-134.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304026
    摘要1865)   HTML76)    PDF(pc) (1948KB)(292)    收藏

    【目的】 构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为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保育、监管、确权及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基础,对推进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系统梳理和辨析,分析了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分类现状及主要问题。以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本底调查为切入点,构建了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概念下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结果】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概念下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涉及单体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包括4大类8亚类21小类。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有机复合体分类体系,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等,最终建立“单体自然资源分类体系+自然资源有机复合体分类体系”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结论】 未来应根据专项资源调查和自然保护地科考成果,继续深化、细化分类体系。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准确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边界;结合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有侧重地开展自然资源分类管理;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大格局下,适时将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分类体系融入统一管理体系,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山水格局对传统村镇聚落分布的影响机制
    刘澜, 邱冰, 蔡润晖, 熊星, 汤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3): 165-171.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7041
    摘要1716)   HTML63)    PDF(pc) (3859KB)(252)    收藏

    【目的】 分析山体、水体对传统村镇聚落分布的影响机制,探索传统村镇聚落空间关系形成的内在因素,为合理保护和建设传统村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传统村镇保护较好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金庭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金庭镇数字地形图、卫星图以及总体规划CAD底图数据,利用ArcGIS 10.0对山体、水体与聚落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加权分析,进而分析山水格局与聚落分布的关联性,并运用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结果】 金庭镇传统村镇聚落空间分布为集聚模式、空间密度呈现环状特征,在分析山体、水体的形态及特征的基础上,叠加金庭镇106个传统村镇聚落可知,山体高程和与河流距离对传统村镇聚落的空间分布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受四面环湖地形的影响,金庭镇传统聚落空间分布的环状特征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山体高程影响了金庭镇水系与道路的走向,对聚落分布影响最大,是构建金庭镇聚落体系的主要驱动力,水体对聚落分布有一定影响。【结论】 基于数据,利用ArcGIS 10.0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为科学全面地分析山体、水体等要素与村镇聚落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和建设的前期规划论证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