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礼旦,陈应平. 初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内涵和特征[J]. 林业科学,1999,35(2):188-123. [2]甘肃省庆阳地区行署林业处. 子午岭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1997)[R]. 庆阳:甘肃省庆阳地区行署林业处,1997. [3]甘肃统计局. 甘肃省统计年鉴2007[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陆兆苏,彭世揆,佘光辉,等. 高效林业指标体系的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00(1):3-8. [5]United Nation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M].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96. [6]马凯,李际平,黄山如. 一种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评价体系的构思[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2):73-76. [7]Maini J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nadian frest sector[J]. The Forestry Chronicle, 1990, 66(4): 346-349. [8]蒋有绪. 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研制的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 9-14. [9]刘代汉,郑小贤. 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44-48. [10]马丹,庄培章. 区域城市化水平初探[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3):11-14. [11]杨学民,姜志林,张慧. 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2):177-181. [12]高瑞馨,王凤友.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研究概述[J]. 防护林科技,2005(4):42-44. [13]张成林,宋新章. 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J]. 林业科技,2004,29(4):50-53. [14]周桂萍. 基于熵AHP法的经济发展评价[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15]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16]方创琳,毛汉英.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 地理学报,1999,54(5):410-419. [17]罗扬,佘光辉,刘恩斌. 基于熵权重的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114-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