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胜杰.上海市森林资源现状及消长动态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4): 23-24,29. [2] 张群,崔心红,夏檑,等.上海临港新城近60 a筑堤区域植被与土壤特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 25(6): 698-704. [3] 万福绪,杨东.苏北海堤杉木杨树混交林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0(2): 43-46. [4] 张金池,康立新,卢义山,等.苏北海堤林带树木根系固土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4, 8(2): 43-47,55. [5] 张金池,康立新,卢义山,等. 苏北海堤主要防护林类型防蚀功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 20(3): 11-15. [6] ZHU Jiao jun, LIU Zu gen, LI Xiu fen, et al. Review: effects of wind on trees[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 15(2): 153-160. [7]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3): 22-24. [8] 郝清玉,刘强,钟琼芯,等. 沿海防护林防护效能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林业资源管理,2010(2): 82-88,112. [9] 刘杰,杨恒友,孙双君.层次分析法在城镇行道树选择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6): 3257-3258. [10] 杨斌,杨国州,张延东.运用层次分析法优选临夏北塬农田防护林树种[J].林业科学, 2006,42(6): 51-54. [11] 何兴元,宋力,徐文铎,等.应用AHP构建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辽宁林业科技,2006(3): 1-3. [12] 黄家荣.用层次分析法调整三都县林种树种结构[J].四川林勘设计,1999(4): 24-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