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企明,王伟. 落羽杉[M].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9. [2]徐有明,江泽慧,鲍春红,等. 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5):484-488. [3]刘盛全,江泽慧,鲍甫成.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1,37(2):90-96. [4]徐有明,魏柏松,杨祖达,等. 造林密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1):6-9. [5]黄冶,袁玉峰,孔红娃.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1):76-77. [6]李海英,王金满. 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6):39-41. [7]蔡坚,冯水.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2,15(3):297-303. [8]童方平,吴际友,龙应忠,等. 间伐对火炬松木材性质的影响[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2):23-27. [9]刘盛全,储茵. 不同生长培育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的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2):141-148. [10]甄志先,迟德富,孙凡,等. 柳蝙蛾危害对水曲柳木材性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3):13-15. [11]骆秀琴,姜笑梅,殷亚方. 湿地松15个家系木材材性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评估[J].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694-699. [12]曾志光,肖复明,包国华. 山杜英种源苗期性状和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815-818. [13]黄振英,朱林海. 施肥处理对I—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1):86-91. [14]杨庆. 丛枝病对泡桐木材材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30(4):62-64. [15]柳学军,曹福亮,汪贵斌,等. 不同落羽杉种源木材密度的变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51-54. [16]国家技术监督局.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GB 1927—1943-9[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17]李坚,刘一星. 人工林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早期预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4):24-28. [18]Bonham V A, Barnatt J R. Fibre length and microfibril angle in silver birch[J]. Holzforschung, 2001, 2(55): 159-162. [19]骆介禹,陈英海,张秀成,等. 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与化学组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20(6):35-40. [20]洑香香,杨文忠,方升佐. 木材微纤丝角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83-87. [21]秦特夫,黄洛华. 5种不同品系相思木材的化学性质Ⅱ:木材化学组成及差异性[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2):191-194. [22]曹福亮. 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8(2):41-46. [23]张耀丽,徐永吉,龙应忠,等. 湿地松种植密度对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60-62. [24]方桂珍. 20种树种木材化学组成分析[J]. 中国造纸,2002(6):79-80. [25]丁彪,王军辉,张守攻,等.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化学组成遗传变异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50-53. [26]郭小军,李贤伟,张健,等.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3):305-312. [27]梁善庆,罗建举. 人工林米老排木材化学成分及其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异[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5):28-31. [28]邱坚,杜官本,保昆雁. 3种人工培育木材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的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81-83. [29]李建民,周志春. 马褂木人工林的生长和制浆造纸性能[J]. 中国造纸,2002,21(2):5-7. [30]刘盛全. 生长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J]. 世界林业研究,1999,12(6):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