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Ⅲ:智慧林业之森林可视化研究
    执行主编:李凤日, 张怀清, 曹林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联合地基激光雷达与无人机影像的树种识别
    钟浩, 王楚虹, 林文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104-112.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5041
    摘要1683)   HTML106)    PDF(pc) (3331KB)(248)    收藏

    【目的】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树种识别已成为森林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利用近地面遥感手段进行树种识别时存在地基激光雷达(LiDAR)点云数据树冠上层信息不足和无人机影像树冠下层的信息缺失的问题,联合多源遥感数据快速准确识别树种,对研究和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中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黑皮油松(P. tabuliformis var. mukd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研究对象进行树种识别研究,获取地基LiDAR与无人机影像数据,通过对高重叠度无人机影像进行处理得到无人机影像点云,将无人机影像点云与地基LiDAR点云数据进行配准融合,对融合后数据进行单木分割得到单木点云,基于单木点云提取形状特征、结构特征、树干颜色特征和树冠颜色特征,借助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进行树种识别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不同特征的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利用所有特征进行树种识别取得试验最优结果,其总精度和Kappa 系数分别为93.48%和0.91。相较于其他对比方案,其总精度和Kappa 系数分别提升4.35~16.31个百分点和0.06~0.22。【结论】提出了一种地基LiDAR数据与无人机影像点云数据进行融合的树种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树种识别中特征提取时地基LiDAR点云数据树冠上层信息不足,以及无人机影像树冠下层信息缺失等问题。充分利用多源数据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进行树种识别,可有效提高树种识别精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点云切片结合聚类算法的TLS单木探测方法研究
    易静, 马开森, 向建平, 唐杰, 蒋馥根, 陈松, 孙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113-122.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6035
    摘要1796)   HTML105)    PDF(pc) (2610KB)(232)    收藏

    【目的】针对直接使用地面激光雷达生成的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和归一化点云(normalized point cloud,NPC)在复杂林分探测中存在单木探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引入点云切片结合聚类的方法以提高单木探测精度。【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不同林分密度的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激光扫描获取样地的归一化点云数据,提取高度在1.3 m处的点云切片,分别采用基于密度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BSCAN)和均值漂移聚类(MS)算法对切片中的树干点云进行聚类。利用野外实测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基于CHM的局部最大值算法和基于NPC的点云分割算法(point cloud segmentation,PCS)的探测结果对比,评价和分析不同探测方法的适用性与参数敏感性。【结果】所有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探测结果,各样地的最优总体探测精度得分F≥ 0.86;点云切片结合聚类算法的单木探测方法结果最优。DBSCAN算法的聚类阈值(Eps)和均值漂移算法的聚类半径可显著影响单木探测率,最大Eps取决于最大林木间距,聚类半径接近最大单木胸径时的探测结果最优。【结论】基于点云切片结合聚类算法的单木探测能提高下层林木探测率,可有效改善高密度林分的单木探测精度,为不同林分的单木探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改进分类回归树模型的青冈枝叶点云分类研究
    潘政尚, 马开森, 龙依, 赖珍贵, 孙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123-131.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11006
    摘要1618)   HTML103)    PDF(pc) (3088KB)(247)    收藏

    【目的】传统的树木枝叶点云分类模型结构与特征过于复杂,存在稳定性差、精度低、模型过拟合及计算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以阔叶树青冈(Quercus glauca)地面激光点云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枝叶点云分类模型。【方法】首先根据点的邻域特征构造特征描述子,确定邻域搜索参数的最佳取值。通过逐步引入变量和调整决策树模型结构实现对分类回归树模型的改进。将改进后模型的分类结果与Logistics回归和K近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特征描述子作为变量引入后,模型测试数据分类准确率有所提升,比Logistics回归和K近邻模型分别高出13.1%和13.6%;改进后的分类回归树模型准确率有较大提升,稳定性好且模型大小显著降低,模型大小较改进前减少了99.9%,数据训练时间仅为调整前的51.3%;改进后的方法在树干和树叶上的综合评价指标均在0.9左右,差距小于0.001,无过拟合现象。【结论】改进的CART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小样本上也能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稳定性好。研究结果可为地面激光雷达枝叶点云精准快速分类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Sentinel 1 & 2主被动遥感数据和冠层高度的森林净初级生产力估测
    田春红, 李明阳, 李陶, 李登攀, 田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132-140.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5014
    摘要1782)   HTML105)    PDF(pc) (1801KB)(274)    收藏

    【目的】利用Sentinel-1 & 2主被动遥感数据结合森林冠层高度,对区域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高效、准确的估测,为森林精准经营措施以及“双碳”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重点林区资兴市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主被动遥感数据,采用了多元逐步回归、人工神经网络、K最邻近、随机森林4种模型估算NPP。在此基础上加入了Sentinel-1通过InSAR与SRTM DEM差分得到的冠层高度,分析其对NPP估测精度的影响。【结果】①研究区2019年的森林NPP均值为7.79 t/hm2,呈中南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4种模型中,主被动遥感结合估测NPP的精度均高于单源遥感方式;随机森林估测区域森林NPP的精度最高,模型表现最好。③加入冠层高度可一定程度提高森林NPP估测精度,R2从0.70提高到了0.75。【结论】基于Sentinel 1 & 2主被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差分法获取的冠层高度因子,可有效提高NPP估测精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行道树靶标点云在线分割方法
    严宇, 李秋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141-149.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10039
    摘要1911)   HTML104)    PDF(pc) (3513KB)(243)    收藏

    【目的】针对行道树对靶施药技术中的靶标实时在线分割需求,研究基于移动激光扫描(mobile laser scanning,MLS)的行道树靶标点云在线实时分割方法,建立能够实时在线准确分割行道树靶标点云的点云实例分割算法。【方法】本研究以300 m长街道一侧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缓冲区,每隔一段时间读取MLS采集到的三维街道点云数据中的若干帧街道点云数据。将读取过后FIFO缓冲区中的街道点云数据转换为三通道街道图像,使用图像实例分割模型对街道图像进行分割,得到行道树候选实例。然后,对行道树候选实例与已检测到的行道树实例进行实例融合,对已检测到的行道树实例进行完整性检测,对检测完整的行道树实例执行图像-点云映射,得到行道树点云实例。最后,使用阈值滤波与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两种方法在点云层面对行道树点云实例进行优化。【结果】在阈值滤波参数设置为0.65 m、KNN的半径参数设置为0.5 m时,行道树靶标点云实例分割结果最优,准确率为0.986 5,召回率为0.940 7,F1分数为0.957 6,平均每帧分割时间为5.261 ms。【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行道树靶标点云在线分割方法有效,可以满足行道树靶标实时在线分割的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改进DeepLabV3+的无人机林区图像地物分割方法
    赵玉刚, 刘文萍, 周焱, 陈日强, 宗世祥, 骆有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 (4): 93-103.   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209055
    摘要1908)   HTML120)    PDF(pc) (3918KB)(272)    收藏

    【目的】为提取林区主要地物分布信息,基于注意力机制和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提出一种面向无人机林区图像的地物分割方法Tree-DeepLab。【方法】根据不同的林区地物类型对图像进行标注,标注类型分为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草地、道路和裸地6类,以获取语义分割数据集。对语义分割网络进行改进:①将带有分组注意力机制的ResNeSt101网络作为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的主干网络;②将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的连接方式设置成串并行相结合形式,同时改变空洞卷积的扩张率组合;③解码器增加浅层特征融合分支;④解码器增加空间注意力模块;⑤解码器增加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结果】在自制数据集基础上进行训练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Tree-DeepLab语义分割模型的平均像素精度和平均交并比分别为97.04%和85.01%,较原始DeepLabV3+分别提升4.03和14.07个百分点,且优于U-Net和PSPNet语义分割网络。【结论】Tree-DeepLab语义分割网络能够有效分割无人机航拍林区图像,以获取林区主要地物类型的分布信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